活动 | “家乡的美食”作品投稿已截止,投票通道即将开启
点击巴金故居
关注我们
关于“家乡的美食”投票活动
由巴金故居主办的“家乡的美食”作品征集活动自2020年8月1日起至9月30日,共收到各界人士征文109篇、绘画作品132幅,涉及各年龄段、各地区和各种职业人群。
本次评奖分为初评和终评两个阶段。经过初评,目前文字类有成人组15篇,少年儿童组40篇优秀作品进入终评,绘画类有50幅优秀作品进入终评阶段。初评入选的作品将在“巴金故居”微信公众号进行限时投票,并同时送评委进行评审。投票票数与评委打分以7:3的比例折算成百分制,得出最后的总分,按总分排序评奖。
终评将评选出以下:
文字类作品成人组:
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
以及鼓励奖若干名;
文字类少年儿童组:
一等奖3名,二等奖8名,三等奖10名,
以及鼓励奖若干名。
绘画类作品:
一等奖3名,二等奖8名,三等奖10名,
鼓励奖若干名。
参与组织奖:
积极组织参赛的组织和单位将授予优秀组织奖。
本次评奖工作由巴金故居主持,将邀请相关专家进行评审,确立评奖规则和程序,初评和终评的结果将在“巴金故居”微信公号上公开发布,并颁发奖品。
秉承公平、公开、公正的评选原则,巴金故居微信公众号将于十月初起,连续数周持续刊登初评入选的作品鉴赏,届时投票通道也将一并开启,欢迎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投票,共同选出您心中优秀的作品。
(巴金故居拥有对本次征集活动及评奖一切事务的解释权。)
敬
请
期
待
往期主题回顾|
从2018年开始,巴金故居微信公众平台立志于打造“亲近经典——现当代作家作品赏读”微平台,每年暑期都会推出相应的主题栏目、继“文学大师们的青年时代”、“跟着文人游故乡 ”系列深受读者好评后,在2020年的暑期,我们推出了“与文人共享美食”系列栏目,大受读者朋友们的青睐。
01
鲁 迅
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在鲁迅的作品中,描写吃的情节不在少数,对于吃的喜爱,鲁迅也毫不吝惜笔墨,在《朝花夕拾》中,就曾写道:“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存留。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
专题推荐:
02
周作人
浙江绍兴人。鲁迅(周树人)之弟,周建人之兄。散文家、文学理论家、评论家、诗人、翻译家、思想家。
周作人专为吃写的《知堂谈吃》中记载了许多美食,并不是所有文人都善于吃,更未必善于谈吃。但周作人先生对吃的态度仿佛在告诉我们:“谈吃也好,听谈吃也好,重要的并不在吃,而在于谈吃亦即对待现实之生活时的那种气质和风度。”
专题推荐:
03
梁实秋
原名梁治华,字实秋,浙江杭县(今杭州)人,出生于北京,现当代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
梁实秋在《雅舍谈吃》的序言中写了一件小事,“有一位先生问我:‘您为什么对于饮食特有研究?’这一问问得我好生惶恐。我几曾有过研究?我据实回答:“只因我连续吃了八十多年,没间断。”这个睿智幽默的回答,正说明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可爱老吃客。
专题推荐:
04
巴 金
生于四川成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
老舍等人在1950年6月全国政协第二次会议期间请巴金去吃小馆的邀约。老舍先生留下便条:“巴金兄,明天中午在全聚德请您吃烤鸭。”
虽然巴金没有出版过专门写美食的书与文章,但对美食的热爱却是相通的。巴金先生在1950-1963年期间与夫人萧珊女士的往来书信中,有对写作的热情,对妻儿的思念,还记录着些许日常烟火气,这虽然只是一位丈夫对妻子叙述自己在外生活的点滴,但也从一个侧面让我们捕捉到了些许巴金先生的对某些食物的偏爱与生活习惯。
专题推荐:
05
汪曾祺
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作品有《受戒》《晚饭花集》《逝水》《晚翠文谈》等。
汪曾祺先生的散文一直以来都给给读者一种平淡闲适中的诗意盎然,这一切都基于他对于民间风俗的浓厚的兴趣。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与生活质量的提高,汪曾祺先生古朴明净,平和自然的散文越来越受现代人的喜欢,特别是他谈吃的美食散文更被津津乐道。但凡有关于文人墨客与美食的专题,怎么能少了这位专业美食散文家呢!
专题推荐:
友情提示:
巴金故居中秋国庆长假期间闭馆,暂不对外开放,敬请谅解。
编辑:忻世超